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头条资讯 >>资讯 >> 疫情防控救治,中医药不能缺席
详细内容

疫情防控救治,中医药不能缺席

眼下疫情防控救治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各地相继迎来疫情高峰,疫情的快速蔓延、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增多和病亡给医疗救治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减缓疫情蔓延程度、减少重症危重症病亡成为当务之急。

此时,三年抗疫尤其武汉抗疫的经验提醒人们,减缓蔓延、医疗救治、减少病亡,中医药不能缺席。而新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两个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重要文件,或能根本扭转当前一些地方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不够的态势,从而最大程度保护生命、减少病亡。

当年武汉抗疫经过初期的被动后,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疫情防控,中西医携手很快控制住了疫情发展,为中国成功抗疫做出了杰出贡献。比如在基层防治方面,中医开出中药汤剂“协定方”,“中药大锅汤”广泛用于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极大降低了感染率,减缓了疫情蔓延。

在临床救治方面,对轻症患者,中医药基本能够治愈。由中医接管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500多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医药“一人一方”“一证一方”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与西医药协同,最大程度减少了病亡,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小。

在恢复期康复方面,面对患者出院后仍有肺纤维化损伤、乏力、气短、心慌等不适症状,因人而异的中医药调理,以及针灸、推拿、功法等非药物疗法的配合使用,能较快使患者康复。

可以说,三年抗疫挽救了无数国人的生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医药功不可没,中西医携手也创造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西医协同抗疫”中国经验,并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

中医药参与抗疫展现出的价值和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然而,在本轮冬季疫情迅速蔓延、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的当下,人们发现“中西医协同抗疫”宝贵经验在防控救治实践中似乎没有完全展现:一方面在基层农村社区,中医药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并不理想,中医药在基层的防治作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在主要承担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中,中医药作用的发挥同样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有的医院只有西医药单打独斗,中西医协同难觅踪影,病亡者日益增多;还有,在个别地方的防控政策文件中,对中医药作用的重视也很不够,防控救治的实际情形可想而知。

面对令人堪忧的疫情蔓延和让人揪心的病亡发生,坚持问题导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2022年末和2023年初相继发布了两个重要文件,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解决当前中医药参与不够的问题,无疑对顺利实施“乙类乙管”并有效地防控救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个文件是《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意在把住发病的基层“前端”,发挥中药汤剂“大锅汤”在基层的可及性优势,最大程度治疗轻型感染者、降低感染率、减缓疫情蔓延程度,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缓解感染者症状、应对药品结构性供需矛盾、减轻医疗机构压力的作用。

第二个文件是《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意在把住发病的医疗机构“中后端”,切实吸取三年抗疫的宝贵经验,把“中西医协同”原则落到医疗救治的实处。一是强调注重“关口前移”,应用中医药早期干预。把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作为临床救治原则之一,力争第一时间进行中医药干预;二是强化中西医结合,进一步加强重症医疗救治。强调重症救治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原则,院级专家组应由中医医师和西医医师共同组建等,以实现中西医协同最大程度减少病亡、挽救生命。

与此同时,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已于1月6日印发,其中修订后的中医治疗方案,对本轮疫情更具针对性,该方案与此前已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也成为全面实施上述两个文件的坚强支撑和有力指导。

当前形势依然严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西医协同抗疫”必须得到全面贯彻,应成为全国上下特别是医药卫生战线的高度共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为此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我们有理由期待并乐见中西医协同配合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目标,打赢这次冬季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攻坚战。

1953年,毛泽东曾说“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后来,他又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如今正好70年过去,言犹在耳。

中医药是个“宝”,我们要好好继承它、发扬它。尤其是当下的中国医生们,不论中医西医,最不应忽略它。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关于我们

客服热线:010-57155789  18513485789

监督电话:15300316042

投稿邮箱:113278087 @qq.com

版权所有:华医铭爵

网站备案:京ICP备2022029728号-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

中国医药学会

中国医药协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

医药协会



客服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电话直呼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55789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