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头条资讯 >>疑问解答 >> 立秋之后防秋燥
详细内容

立秋之后防秋燥

不知不觉中,炎夏逐渐离我们而去,迈进了立秋时节,在我们感受到秋高气爽的同时,需要防止“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温燥一般出现在初秋天气尚热时,到了深秋天气转凉,则多为凉燥。温燥初起时多见于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舌苔薄黄、小便短赤;凉燥初起时多见于身热头痛、恶寒无汗、流涕、唇燥咽干、舌苔薄白而干,口渴不甚。中医认为“燥则润之”,预防和治疗秋燥多用“润”法,保护人体津液不丧失。下面介绍预防秋燥的几个小方法。

多补充水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养阴首先要多喝水。民间也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即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可补充人体水分,还可以防止因为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适量食瓜果

很多食物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如葡萄、石榴、甘蔗、荸荠、莲藕、菱角、梨子、银耳、柿子、罗汉果、百合、萝卜等,尤以梨润燥最佳。中成药雪梨膏能润肺止咳,甘蔗汁能生津止咳,罗汉果、百合、银耳煮水代茶饮都具有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石榴榨汁可以生津止渴、杀虫止痢,都是美味又健康的润燥好方法,适用于秋季容易口咽干燥的人群。

但是要注意不能过食生冷瓜果,民间谚语“秋瓜坏肚”就是指立秋以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弱的人。

进补要适宜

俗话说“秋季进补,冬令打虎”,因此不少人喜欢在秋季进补。但是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体质壮实者不宜再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也不可能随意进补。需要注意的是,初秋不应过分地进补,切忌大鱼大肉;深秋后气温下降,人的精气开始封藏,适当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

秋季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如鸭肉、甲鱼、燕窝、银耳、蜂蜜、莲藕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可适当多吃些瘦肉、鱼虾、禽蛋、大枣、鸡肉、鸽肉、当归等稍微偏温性的食品,但应尽量不吃狗肉、鹿茸等大温大热之品。此外,秋天应尽量少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烈性白酒等燥热之品以及油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

起居应注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段话告诉我们,秋天要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秋季运动应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跳舞、慢跑、登山等运动。运动锻炼时应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

文章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关于我们

客服热线:010-57155789  18513485789

监督电话:15300316042

投稿邮箱:113278087 @qq.com

版权所有:华医铭爵

网站备案:京ICP备2022029728号-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

中国医药学会

中国医药协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

医药协会



客服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电话直呼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57155789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